2025-04-04 20:13:31
导语
三月春风暖,融合花正开。3月27日,诸暨市特殊教育融合主题研讨活动在天马小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市各校的资源教师、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课堂展示、观点碰撞、专家引领,共同探索融合教育的创新路径,为特需儿童点亮成长之光。
活动速览:聚焦实践,赋能成长
本次研讨活动以“共建共享·融合创新”为主题,通过“一课三报告一讲座”的形式,全方位展现融合教育的实践成果:
1. 音乐课堂《幸福拍手歌》——杨欣老师用分层教学法,带领学生感受音符韵律,传递幸福能量;
2. 《任务流程图助力特需儿童自我管理》——宋玲老师分享如何用流程图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3. 《区域资源中心生活语文融合教育实践》——王楠楠老师展示资源整合助力语文学习的创新模式;
4. 《从接纳到赋能:言语障碍孩子的融合之路》——裘玲老师讲述班级融合的温暖故事;
5. 专家讲座《区域融合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任文忠教授为融合教育发展指明方向。
精彩直击:课堂与报告亮点纷呈
音乐课堂:幸福在节奏中绽放
杨欣老师执教的《幸福拍手歌》以“附点八分音符”为核心,巧妙设计分层目标:
A组学生用龙鼓演绎节奏,自信展示;
B组通过棒糖鼓感知韵律,逐步突破;
C组在肢体辅助下触摸节奏,感受音乐魅力。
课堂以“分享幸福”开场,用音乐联结情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律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观点报告:工具创新,让成长有迹可循
宋玲老师以课桌整理为例,揭秘“任务流程图”的魔力——
•步骤拆解: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序号+打钩”流程,帮助孩子清晰行动。
•逐步撤退:从7张图示简化到4张,最终引导孩子自绘流程图,实现“他控”到“自控”的跨越。
“流程图不仅是工具,更是孩子自我管理的脚手架。”宋老师总结道。
资源整合:语文学习走出课堂
王楠楠老师分享了区域资源中心的实践经验——
•课程融合:改编普校教材,设计生活化语文任务(如超市购物、安全用电实践)。
•社交赋能:组织融合活动,帮助特需儿童在真实场景中提升沟通能力。
•多方协作:联动学校、家庭、社区,打造包容性成长生态。
案例中,一名学生在国家电网参观后,不仅学会了安全知识,更勇敢地与同伴交流,令人动容。
爱的融合:接纳并赋能
裘玲老师分享了一位言语障碍孩子的融合之路——
•环境接纳:改变教室环境,创设温暖的班级环境安置。
•多方式强化:魔力夸夸卡、弘毅奖励塔(代币)、神奇日记画等,多种方式进行强化,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专业干预赋能:感统训练、康复训练、心理辅导、家校协作,进一步赋能学生和家长。
学生从敏感到大度、从自卑到自信、从偏激到随和,裘老师说“因为爱,所以更好!”
专家引领:融合教育需要“共建共享”
绍兴市教研院任文忠老师在讲座中强调:
“融合教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区域资源中心要成为‘枢纽’,链接普通学校与特教力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的环境中成长。”
尾声:以终为始,向新而行
诸暨市教育研究中心祝海丽老师总结道:“今天的研讨是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融合教育向纵深发展,让‘有爱无碍’成为教育常态。”
结语
每一份努力,都在为特需儿童搭建通往世界的桥梁;每一次探索,都在书写融合教育的温暖篇章。让我们携手同行,用专业与爱,点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俞婷婷|文稿
吕佳|排版
马丽|照片
何楼 蔡佳霓|审核
天马小学 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