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龄宝宝因吃错辅食住院,儿科医生:2岁前要坚持“六不原则”

2022-09-11 10:44:02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不夸张地说,从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家长这辈子操不完的心。

宝宝出生后的衣食住行,每一项都需要家长打起200%的精神,正所谓“病从口入”,特别是要吃到肚子里的食物,更是让宝妈丝毫不敢马虎。

宝宝6月龄之后的辅食喂养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宝妈稍不注意就会让宝宝掉进“辅食陷阱”,白白错过宝宝大号的发育良机。

8月龄宝宝因吃错辅食住院,儿科医生苦口婆心,吃错辅食害娃不浅

说到宝宝的辅食,表姐就有一肚子话想说。她万万想不到,已经生第二个宝宝的她,最后竟然栽在了辅食上。

这其实怪不得表姐,毕竟生第一个宝宝的时候,宝宝的辅食喂养工作都是一揽子交到了婆婆的手里,当时还是新手的表姐最多是打打下手,可当生第二个宝宝的时候,表姐才意识到这份工作并不容易。

在宝宝6月龄给宝宝断掉了母乳之后,表姐就动手给宝宝准备辅食。

在咨询了同小区的宝妈后,表姐选择了米粉作为宝宝的第一口辅食,但是吃了一段时间表姐发现,宝宝出现了上火的迹象,胃口也是大减。

表姐将宝宝的情况告诉了婆婆,婆婆建议表姐为宝宝熬制一些米汤,同时适当减少米粉的喂养量,观察一下宝宝的后续情况。

婆婆的建议果然起到了效果,表姐注意到,宝宝在吃了几天米汤后,原先上火的现象果然获得了缓解。自以为找到了一条喂养捷径的宝妈,甚至将米汤当成了宝宝的最佳辅食,一天三顿起码有两顿都在喝米汤。

可慢慢地表姐发现,常喝米汤的宝宝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现象,“病急乱投医”的表姐又开始为宝宝炖骨头汤,偶尔还会加一些盐提提鲜。

宝宝的肠胃哪里受得了“一减一增”的折腾,吃了没几天就因为积食住进了医院。医生在得知表姐的“糊涂辅食”后,苦口婆心地说:

宝宝的辅食喂养有技巧,有些食物并不适合作为宝宝的辅食,两岁前最好要坚持“六不原则”。儿科医生苦口婆心,宝宝在吃辅食之前,应该坚持“六不原则”

通过小外甥的这次住院经历,我才知道原来有六种食物其实并不适合作为宝宝的辅食,生活中有很多家长都做错了。

【一不过早吃鸡蛋】:分年龄吃才是不生病的关键

生活中许多家长都会习惯性地为宝宝做一些鸡蛋羹来充当宝宝的辅食。事实上,这种看似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却“暗藏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鸡蛋的蛋清中富含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分子会通过宝宝娇嫩的肠胃壁进入血液,引发宝宝的过敏反应。

相比之下,鸡蛋中的蛋黄对于2岁内宝宝就要友好得多。蛋黄中的卵磷脂亲和度更好,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二不多喝米汤】:营养价值低,营养元素单一

目前学术界对于米汤作为孩子辅食的主要争议在于,米汤中的营养元素主要以碳水为主,这对于迫切需要蛋白质和热量来进行发育的宝宝来说,喝米汤的“性价比”实在是算不上高。

同时,米汤还会为宝宝带来饱腹感,导致宝宝失去吃其他食物的胃口,影响宝宝接下来的营养获取。

【三不多喝骨头汤】:油脂成为宝宝积食的元凶

老一辈人常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吃啥补啥。特别是骨头汤,老一辈人总是固执地相信,经过熬煮的骨头汤会有大量的营养,对于真需要长个子的宝宝来说再合适不过。

可现代研究早已证明,经过熬煮的骨头汤,实际能够析出的蛋白质含量仅为原骨头的0.8%~1.5%。

换句话来说,宝宝与其说是在补充营养,倒不如说是变相提高了积食的风险。

【四不要吃杂粮】:宝宝的消化系统并没做好充足的准备

之所以说杂粮并不适合作为宝宝的辅食,主要是因为宝宝消化系统的限制。这主要是因为粗粮中几乎都是比较粗的纤维素,这对宝宝的消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质地细腻的母乳或奶粉,“转型”为辅食的宝宝,一时还不能接受这种食物类型的变化。

【五不乱吃鱼肉】:部分深海鱼不应该在考虑范围内

这里医生提醒要少吃的鱼类主要包括一些深海型鱼类,像是金枪鱼或者是旗鱼等,因为位处食物链的顶端,这些鱼类的身体内部会积累大量的汞元素,对于发育稚嫩的宝宝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六不多吃盐】:给宝宝的肾脏带来沉重的负担

宝宝小时候的盐分摄取其实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因为自身发育的限制,如果过量地摄取盐分会对宝宝的肾脏带来严重的负担。

育儿寄语

宝宝的成长其实都是有一件小事组成的,其中辅食喂养就是家长要面临的第一关,处理好了,宝宝才能获得更快地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利淘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