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5 18:14:00
鱼: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我能感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鱼和水的亚东贾洪国
曾经住亚东,从此不吃鱼!”战友聚会,很少有吃鱼的席。
入伍以前,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吃鱼的人,但宴席上的鱼我也只是矜持的夹几口,因为宴席上的鱼不是我一人独享的,点到为止才是父辈教的礼仪之道。而如果我自己炖一条鱼,我一定尽可能地吃到尽兴为止。
思绪汇聚成一场平静而优雅的梦。梦中,圣洁高原、后藏江南、雪域边关、嘎觉佛唱与云端哨所!醒来,满目鹰飞、耳边草长、并且青天在上、心日朗朗。带着三分幸福与七分迷茫,不管你和世界之间有几个西藏,用永恒自然与刹那美食,组成平凡生活中超现实主义食谱,只有深藏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亚东才可如梦。
西藏有一个说法,西藏南部和东部的藏族同胞从不吃鱼,不吃鱼的主要原因与宗教信仰有关。根据传说,有一种名为“鲁”的神,生活在水和地球表面之下。但是,这种神没有特定的形式,所以水中的各种鱼都与这种神有关,所以不适合吃。其实在西藏,不仅南部和东部的藏族同胞不吃鱼,因为藏传佛教不杀生的习俗,大多数人都是不吃鱼的。
亚东县境内,康布麻曲河欢快地淌过上亚东乡,站在河岸能听见雪山融水的笑声,还可以看见水面上起舞的小小水泡。我想,一定是小鱼在下面窃窃私语吧!川流不息的亚东河流中,孕育了在我国境内只生存在上亚东乡至下亚东乡一种珍稀动物——亚东鲑鱼。
亚东鲑鱼俗称亚东鱼,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其肉质本身也极其鲜美,全西藏只有在亚东河的上、下亚东乡之间近20公里的河域才有分布。野生的亚东鲑鱼以水生昆虫为食,喜游动,所以肉嫩味鲜。它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必须是无污染的山间活水,水中不能多含沙土。
这可能是亚东县的青山绿水可以孕育它的原因!
野生亚东鱼其身有彩色斑点,人们昵称“花点鱼”,该鱼离开亚东河就无法生存,即使用捕鱼点的亚东河水喂养,不出半小时,也会死亡!鱼苗孵化期长,一般冷水鱼的孵化期不超过一个月,而亚东鱼的孵化期却长达100-110天,是一般冷水鱼的三倍以上;亚东鱼属于冷水鱼,只生长在海拔2400米到3800米的河道内,水温不能超过15度,在封冻期,它会选择冬眠来保存体温,所以生长十分缓慢,通常要3-4年才能成年。鱼体肥满,脂肪多,肉厚,味道鲜美,工作在那里的人最嗜吃此鱼。由于生活在山间河段,水流湍急,底质多为石头的洄水处,所以亚东鱼个体不大,且数量稀少。正是这样的机遇,催生了亚东建立了鲑鱼人工培育、繁殖基地。现在市场上,大家食用的亚东鱼,都是人工繁育和养殖的。所以,即使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市场也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离开西藏,如今只能靠回忆去想念它的滋味。亚东鱼最好的吃法是清炖,味鲜色白,香气悠长绵厚,如果再辅以亚东的松茸,将浓郁的汤汁铺在盘底,亚东鱼散发出悠长而醇厚的清香,细如牛毛的葱丝和姜丝将鱼背铺满,星星点点的印度小米辣散落在葱丝的缝隙里,这鲜嫩绵软的鱼肉,入口即化的神仙体验,这一刻仿佛筷子也被融化了。保证神仙都流口水。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鲑鱼刺身,将经过处理后的新鲜鲑鱼,片下薄薄的鱼片,不加任何调料,并放入有冰片的盘子中,送入冰柜冷藏约半个小时,就可以直接食用,味鲜爽嫩,回味无穷。
记得马未都先生曾讲过一段吃饺子的道理,会吃的人,先吃原味的,再吃蘸醋的,最后吃蘸辣椒油的,吃亚东鱼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亚东鱼的味道更厚,更有层次。
亚东鱼贵,主要原因除了味道鲜美之外,还因为养殖难度非常大,对于水质的要求也非常高,只有亚东这里独特的水质才能养育肉质鲜嫩的亚东鱼,其他地方都无法生存。所以也只有亚东才能养殖亚东鱼。加之受“受精卵少”“孵化期长”“成活率低”等因素影响,亚东鱼的自然资源已经十分稀少。体形小,平均不足20厘米;一般重量达0.1—0.25公斤,最重则达0.75公斤。鱼背部绿褐色,从背至腹颜色渐淡,腹部几乎呈白色,头、背、鳍均有黑色斑点,鳍上另有红色和绿色花点,色彩艳丽动人。它主要以寄生在水中石块上的一种似飞蛾卵的寄生物为食,这类寄生物有着坚硬的外壳,两端分别有两个小孔,一般鱼类很难咬开卵壳,而亚东鱼有三排坚硬的牙齿能咬开卵壳食用虫卵。亚东鱼不但肉质细嫩鲜美,营养更是丰富。其蕴涵着含量极高的EPA(清道夫)与DHA(脑黄金)。
亚东鱼生活在水流湍急,底质多为石头的洄水处,所以没有鱼鳞,烹饪起来就简单了很多,再加上亚东鱼肉质很鲜嫩,好吃嘴们对于亚东鱼很是追捧。用来炖汤,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吃到亚东鱼最原始的香味,尤其是鱼汤,颜色发白,香气四溢,吃过之后让人口齿留香,久久不能忘记。
有人说吃鱼怎么算是会吃,看第一口夹鱼的哪个部位,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淡水鱼一般鱼背的肉厚但刺很多,鱼肋的肉细腻但没有小刺,所以,第一口夹鱼肋的肉确实是比较好的,至于先吃鱼头或鱼内脏的不是另类就是对鱼挚爱的大神。亚东鱼中的EPA,可以疏导清理心脏血管,能够抑制坏脂蛋白在血管内壁上的附着沉积,迅速有效地清除血管壁上多余的脂肪。
在人们的想象中,亚东鱼应该是幸福地至终善老的了。当然也有寒流之类危及其生存,但大抵是有生存之道,或隐匿礁石,或迁徙太阳之处,总之是能够自然地谋生的。那些水是湍急的甚至是急流,很长的时期也是寒冷的,水里没有植物甚至连泥土也很少。稍有松懈,那些鱼就会被冲到它不适应的地方去,而它又特别热爱自己的故乡,所以就在一直不停的游动中生活和生长。
藏族同胞因为有水葬的习俗,对鱼充满敬畏,而外地人因为尊重藏族同胞的习俗也不食诸如湖中之鱼,自然西藏湖中的鱼特别多。而亚东鱼因为不是湖中鱼而又有天生的品质,自然就被视为美味了。靠网捞、手捉肯定是不易的,等待他们的就包括炸药、手榴弹了。河中之鱼,虽也自由,甚至可千里万里,然网可捕、电可击,有的手亦可捉。他们的生活状况远不如海洋及溪谷之鱼,遇干旱会迅速削减,遇洪水会严重缺氧危及生命。家乡小河之鱼,就曾经被我在上面用石块泥土挡住水,然后在下面的浅水里一个一个被抓进篓中,趁浑水摸鱼、竭泽而渔嘛,多好玩的事情!然而,河中之鱼又不知比池中之鱼好多少倍。那些池中之鱼,卵出来就被注定了命运:在一个小的池中度过婴幼儿时代,在另一个稍大的池中使自己茁壮成长,然后就被放进热油之中。它的一生就在池中,没有机会游历大好山河,更没有机会目睹大海的波澜壮阔。虽一日三餐尚可,但现在的绿色食品愈来愈少。所以有蚯蚓、蟋蟀甚至龌龊的蛆虫之类,它也不在乎是否诱饵,吞吧,反正迟早是要任人宰割的。虽然也有远大的理想却不能一展抱负,虽然繁忙但那是生存必须,可能也有爱情,但只能是一种悲哀,要么让爱情结晶连同躯体一道成为美味,要么就是让其重蹈自身的覆辙,命运是何等的凄惨啊!
如果我是鱼,就做大海之鱼,只与天敌抗争,只关注汛期,躲到深深的海底或礁石之间,网具又怎奈我何?实在不行就做溪谷之鱼,躲避那些纷繁而陶醉清澈的溪流之中,说不定还能悠闲一生。再不行就做河中之鱼,虽有风险却还能有许多回的畅快之游,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也能有些自在的感觉。但假若我是鱼,就极有可能是池中之鱼,因为命运不是靠自己掌握,那些上天的注定,很多时候也不是靠自己选择,如果那样,就只好尽量让自己健康快乐一些了。
其实人就是鱼啊,空气是水,房屋如礁,世俗是网,名利如诱饵。更可悲的是,鱼之群体与人之群体大不相同,虽都为合群而生存,然人之同类却比鱼之同类缺乏友善。战争的血腥,恃强凌弱,生存空间和资源的争斗,甚至名利地位、金钱美色,都在相互的玩命之中,如果有可能,连天空的阳光也可能被瓜分和占有。游动在喧闹的人群,一只只匆忙的鱼们似乎互不相干,虽然无数的头浮在一起,却感到明显的孤独,虽然相同的头却觉得比其他的头要聪明百倍,虽然也充满笑容,内心却交织着仇恨和酸楚。鱼很累,他们以为是洋中之鱼,结果却身在池中。我就觉得自己是池中一鱼,挣扎着又放弃挣扎,只不过还有一些醒悟罢了,但更多的鱼类呢,却还在梦中。
在下司马镇,一位因渔而残的老乡给我品尝过清炖亚东鱼,肉质细嫩,汤鲜肉美,微辣不腻,鱼肉嫩黄爽滑。当热腾腾的鱼汤一上桌,散开氤氲的热气,就能看见细白的鱼肉配上小米红椒绿葱,令人食指大动。且不说鱼肉如何鲜嫩,松茸菌菇如何入味爽口,光是那如牛奶般的鱼汤,汤头浓而不腻,当你滋溜一下滑进喉咙,那一抹醇正酸香,久久无法从喉咙深处散去。再加上薄薄的鱼肉包裹着薄薄的菇香,吸收了原汤的咸鲜,可谓鲜美嫩滑。
时间漫漫地孤寂的滑过,但带不走我的记忆,闲暇之余,突然很渴望乳白色香浓的亚东鱼汤。我试了很多次,总是煮不出那种汤。无论我用什么鱼,无论我煮多久,汤总是清亮。我终于决定放弃。却还是不甘心,打开微信求助于在亚东县政府工作过的王玲,她温暖的声音很快传来:“傻呀!鱼是要先煎的,没有经过煎熬,哪里来的香浓?拿着手机,我再说不出一个字,恍然顿悟。原来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从来都没有悟透。没有经历痛苦的煎熬,哪里找得到幸福的天堂?
人生不过是一个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过程,对每一个自己来说,任何人都是“局外人”。有时候真的很羡慕这些自由自在的鱼儿,没有温度,也没有心跳。只有七秒钟的记忆,无忧无虑,就连悲伤的眼泪都有河水掩饰。
如果你快乐、喜悦,如果你的整个存在渗透出喜乐与安宁,在存在中如鱼得水,你就是个具有宗教性的人——无论你信不信神。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年生人,属猴好动!西藏军旅生活五年,成都县报记者十年。出版有个人文学集《一花一世界》、《人生足迹》、《风兮雨兮》。曾获得1992年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一等奖,三十多年来,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杂谈一千多篇。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初稿创作。因为“人在变老,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
作者:贾洪国